站在7月份的末尾

昨晚是一个不幸的夜晚,从厦门带回来的海鲜干货,竟然吃得过敏了。不停地抓啊挠啊,整个手掌都肿了一圈,但还是瘙痒难当,于是乎我终于知道,原来我也吃海鲜过敏,吃一天下来,好好的人也会累积成患。

对于过敏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巴巴的坐着。长沙晚上的天气还好,深夜两点半,校园静谧,凉风阵阵,望着窗外深蓝色的夜幕,心也逐渐淡定下来,痒是痒,但心平整还好,不太痛苦,可以梳理下已过去的七月份。

七月份是燥热的,刚进入三伏天,伴随着放假和各种夏令营通知等待,心难免浮躁。已记不清上半个月的事情了,只剩下一些纠结的片段,无休止而无意义的对白,那是段放纵的时间,放纵得自己都认不清自己。那时的心情,就如我第一次看海的感觉一样,漆黑的夜,消融了海与天的边界,突然一切塌崩,世界无常,黑暗无尽,心剥落的只剩下阵阵恐惧。我不是一个悲观消极者,也算不上一个理智者,只能让自己的情绪不停的流动,去去来来,反复动荡,如7月厦门的雨,停停落落。同学说,太情绪化,是心灵弱小的表现,而我,确实有那么一点。

中旬总算清净了会,脱离了不正常的情绪去了厦门参加WISE的夏令营。厦门是个美好而精巧的地方,岛内环一周才80公里,还不及长沙市的南北宽。

厦门城市很干净,和珠海的感觉相似,天空澄澈,云朵柔软,生活悠闲而清净,只是比珠海更多了份小资的感觉。厦门大学也没负其中国最美大学的称号,临海而建,依海而居,树木茂盛,错落有致。学校中的芙蓉湖修得很精致,曲线柔美,绿草相依,常有天黑鹅悠哉戏水,白鸟贴湖而过。湖边的音乐厅典雅大气,深绿色的屋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非常有艺术感,而我最喜其飞扬的屋檐,潇洒如长剑挥舞,白袖翻滚,我猜测,这个设计师肯定是70%的南方人+30%的北方人,豪气而不脱细腻,不然怎么创造这么特色的建筑呢?

在这里呆了五天,其中两三天都讲座,内容没有多少意思,即使是院长洪永淼也差不多,多半是为WISE做宣传。倒是最后一位Jason Shachat教授让我感觉很好,通过两节课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让我真实的体验到了市场定价的感觉,我突然发现原来试验经济学和博弈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他花两个小时讲,我想我肯定会睡着,但是通过自身课堂的参与,经济学就变得非常有意思起来。最后我获得了21.2元的奖金,另一个同学获得了100元的奖金,实实在在的激励啊!

后面夏令营进行了笔试和面试,题目都非常简单,只是英文的中译英让我着实难堪了一把;面试的时候,可能是老师对我不太感兴趣,基本没用问什么问题,20分钟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那里叽里呱啦的说个不停,基本表达了我对计量和统计的态度,后面可能老师觉得时间长了,“请”我出去,现在想想,只能叹自己话痨的毛病很难改掉吧。

20号的时候我和我们组的5个女生一起去了鼓浪屿,八个字便可涵盖了岛上所有行动:吃啊,喝啊,玩啊,累啊。然后就是各自归家散去。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景色终究美丽,却依然留不住我们这群过客匆匆步伐,也许这正是我不哎说些吃喝玩乐的细节吧。没有什么抵得过自己心灵的收获,外界动荡不安,难有一个永恒让人窒息的美,更何况是一个拥挤不堪的鼓浪屿罢了。

回来的时候,一口气看了很多篇“木遥的窗子”的文章,依旧是很静的感觉,特别喜欢这篇。后来又查了很多邮件,冒冒失失的接下了COS总编辑的位置。一直觉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真一屁股坐上去了,就得认真的做些事,何况COS现在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需要我这样的闲人去“胡搅”。昨晚还和师姐聊了下,无关痛痒。其实她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认识她的一些高中同学,哈哈,这是个秘密。

7月份差不多已经过去,站在尾巴上,不由得有种韶光易逝的感觉。我想起了前几天再看的刘未鹏写的暗时间的时候,依然唏嘘不已,里面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生命的长度不是线性的,空洞的活着100年,还不如充实的活上50年。而当我看《达中国人秀》的时候,非常的感动,因为我感受到多少人是不愿意甘于平淡,不甘于平庸,不甘于放弃梦想的,没有人真正愿意让自己生命空洞,只要有可能,都愿意放弃自己几年的生命去绽放最美的色彩。

所以我想用一个建筑来结尾,在狭缝中生存,潇洒,浪漫,思考,苦与乐并存,体验生的存在,期待每一天新的阳光。


喜欢北欧建筑

开学刚开始专业课不是很忙,于是一直在读好几本文艺方面的书。上个星期读了一本《北欧建筑散记》,徜徉北欧的闲情逸致中,于是对北欧甚是向往。

stockholm city hall

作为一个学统计的人来说,以后摸钞票的时候会更多些,而应该和工科钢筋混凝土类的东西不会再有太大的干系,但是我却一直比较喜欢建筑,而且最近是越发喜欢。

一直深信一句话:“建筑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理念。”因为建筑用空间变幻,用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的元素营造出来的感觉,时常让我有种超脱之感。建筑师独有的建筑哲学感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人与天地的和谐原来可以用一种空间的重构使人深入自己的内心,体会那份躁动与安宁。透过建筑,我似乎可以看见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喜欢建筑,喜欢那份游走于非自然与自然、理性与非理性的感觉。

bagsvaerd church

而当我欣赏完这本《北欧建筑散记》,我更是被北欧那种特别而浪漫的建筑的风格而深深吸引了。这个在地球上靠近北极却又非常富裕的的区域,一个出产了NOKIA、沃尔沃、爱立信、宜家等享誉全球品牌的好地方,还拥有着大片大片让人心醉的建筑,真的让我有点着迷了。我轻轻翻着每一幅图片,沉醉在温柔的阳光与湛蓝湛蓝的天空中。

是的,我被北欧人的那种生活观深深吸引了:“风格就是生活。”是呀,他们的建筑,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文化,无处不透露着他们极其推崇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他们的民族风格把他们装扮的是如此的潇洒、自由而坚定。书中介绍最多的就是北欧的教堂和墓地,那些建筑无处不在的安宁与祥和,与自然、与上帝、与自己的灵魂是如此的靠近,让我感觉我自己变得是如此的纯洁。

Stockholm Public Library

书中如是说,北欧人注重实质甚于形式,喜欢内心的美丽甚于外表的装饰。我记住了,却也惭愧了,一个如此富裕的国度,抓本质的东西抓的如此准确,而我们的国家却似乎恰与之相反,传统文化不再重视,即使保护和宣扬却也只是抓住了表面,丢掉了文化的的根。停留在斯德哥尔摩图书馆中,伫立在斯德哥尔摩林地公墓前,我闭上眼,享受着那份知识的静谧与哲学的虚无。

the fish chaple

yanshidajiaotang

建筑师让建筑有了生命,让他的棱角或柔软或坚强,让他的心胸或幽深或宽广,也让我们在视觉的游走中感悟自己的生活理想,我想这是建筑能给我们最大的好处了吧。如果让我选一份理想的职业,我想我很可能会选择建筑师,毕竟那是一个浪漫的行当。

闲谈两三句第二届中国R会议感想

话说我可真是悲惨之人了。从上海回来之后,我就慢慢回忆着前两个星期开R会议的情形,然后慢慢码字码感想,码到昨晚也码了接近五千字的感想,本来打算今晚用最激情澎湃的字句将酝酿已久的情感做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天知道刚才我错了哪根神经,眼花一下将其删除,并轻轻一点鼠标把回收站也打扫的干干净净!当时那个崩溃,写作的兴趣一下就没有了。哎,但是怎么也对不住我喷薄了两晚的情感,而且写了那么多,字斟句酌的也不容易,于是马上上网下easyrecovery,找解决办法,可是悲哀的是win7似乎不兼容那个家伙,而且网上提供的手动解决办法对win7这家伙也没有动静,我终于失去了耐心,也不想进一步去想找个办法解决了。哎,人啊,一旦热情被打击了,就真的像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特别萎靡。看着屏幕发了很久的呆,觉得那些情感珍藏在心里也不算一件什么坏事,只是我不太符合R软件开源的精神罢了——不想分享学习经验与感受。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的不拿点文字纪念一下自己第一次“学术生涯”,还真有点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带头大哥——太云学长了。

我记得我原来的残文中有句话这样写的:

两个星期,中南的一老三少,我、李程小楠,在老大太云的带领下,走南闯北,南征北战,甚是畅快与豪迈感,其中蕴藏的崇拜、感慨与反思,就如战场扬起的滚滚黄尘,征途中裹挟了我们一身,随后便默默消失在去长沙驿站的归途中...自豪,苍凉,勇猛,憧憬,复杂的情感张力就被一路的征途渲染的无穷无尽...

其实这段话就基本涵盖了我的种种感想,但依然是那句话:一图胜千言。先上一幅图吧。小南,李程,我(从左至右)

这是我们三兄弟在北京人大世纪大讲堂前的合影,三人照的很精神,很自信的感觉,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既然先去的北京,就先闲谈两三句北京站的感想吧。小楠和太云、丽云已经谈得很多了,我就说说我体会最深的吧。

北京会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术氛围很浓,师兄师姐好的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从邱怡轩师兄对我们热情的接待,然后到奚潭大哥亲切交谈,再到会场中与陈堰平主席、范师兄、关菁菁学姐、陈丽云学姐、思喆大哥、钟其顶老师等的交流,那个亲切感,就彷佛让我回到了家的感觉,所以当我第一场演讲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多少紧张,反而放得很开,因为台下的师兄师姐都以一种慈祥关爱鼓励的眼神看着我,我真的很有信心。当然最后讲的也不错,反响也挺好,虽然太云学长会后说我有几处理论错误,但是总体上也还不算太坏。我想如果不是师兄师姐老师们带给我的那种亲切感,我真的很可能讲砸了。因此要十分十分感谢邱师兄、范师兄、太云学长他们,他们的无私奉献与亲切的关怀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让我觉得基础工作做出来也是有价值的。虽然咱还没有达到许宝騄老先生所說的第二流数学家水平,但是我深切体会到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毕竟这项工作也不是每个人能做并能做好的。

当然北京还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在会议期间,我还偷溜出去逛了清华和北大一圈。中国的顶级学府浓郁的文化熏陶,特别是北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一回想自己的学校——中南时,我就终于明白太云学长所说我们所处环境的恶劣,学校如果只是为了把漂亮的教学楼盖起来,然后欠债办学时,那我感觉大学还不如一个高中...

再上一幅图:

华东师范大学

一个星期后,我们又转战到了上海。

其实北京会场讲完后,我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去上海演讲了。毕竟东西含金量不高,而且上海会场的演讲者大部分是博士和汤银才那样的大腕级人物,去重复一件自己都认为意义不大的事情,反而让我觉得很有压力。但压力终归压力,不管怎样,我们一行四人还是飞到了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来,那也再谈谈一两点感想吧。

在上海会场的时候,我讲的很紧张,因为每当我一撇到汤老师那张严肃的脸,我就立马没了信心,而且最要命的是我演讲所处的时间段非常恶劣,在离中午十二点还有25分钟的时候,我和李程要把81张幻灯片讲完,这真的让人有如履薄冰、水深火热之感。所以我一上来就语无伦次的向大家抱歉我们要开始“电影”,然后就又语无伦次的开始了讲图的艰辛历程,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焦急的感觉和与太云一起在北京赶火车是一摸一样,手忙脚乱,一头大汗!哎,谁叫咱是无名小卒,遇到紧急情况、碰到高手还是无法气定神闲,悠然自若呀...

乱糟糟的事情就不多讲了,还是谈点在上海的开心之事。这次在上海可是跟陈丽云学姐好好聊了一些,才女就是才女,牛人就是牛人,一路狂奔,我还是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看到她的倩影...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呀!而另外我又碰到的一位顶呱呱的学姐就是于怡学姐了。话说在中午的时候我和她合影还站在一起,而在路上的时候,还和小楠与她调侃吉米多维奇,那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于怡学姐厉害之处,可是这正是我们最大的失策!下午当于怡学姐上台噼里啪啦的开始了她的生存分析的演讲时,我当时的感受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惊愕!崇敬!演讲的那个好,我真的是十分佩服,而当我从太云那里知道学姐的导师是美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的系主任时,我更是由衷的崇拜!此时,我不得不感叹一句:巾帼不让须眉!低调的牛人,marvelous!

上海的女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国际化的大都市美食和建筑也是让我们三个“下里巴人”魂牵梦绕,特别是小楠,现在还在念叨着生煎,生煎....

12号晚上,我们去了繁华的南京东路,然后便在吴江路疯狂饕餮,吉野家、上海生煎、岭南炖汤、意大利手工冰淇淋...而吃的撑得走不动时候,我们又回到七天酒店饕餮了奚潭大哥带来的两只咸水鸭,陈丽云学姐带来的周村烧饼...那一晚,我们三个真的让自己的胃得到了史上最大的“呵护”!

然后13号下午,我们便在思喆大哥带领下,去了浦东,看到了无比华丽的金茂和“军刀”,看到了豪华的正大广场,看到了一群群的和东方明珠差不多高的高楼大厦。那时,我想学建筑的梦想又开始发酵了...上海,真的是个奢华的地方,赤裸裸的现实中有太多充满诱惑力的梦幻...

但一切都很快结束,滚滚黄尘中,我们又回到了长沙。第二届中国R会议,就这样在我们的南征北战中完满结束。还想说些什么呢?

努力吧,明年的R会议,我们还要来!